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教务资讯 > 教务动态 > 正文

2025年职业教育交通运输大类(陆上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日期:2025-10-20 】

10月15日,职业教育交通运输大类(陆上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智慧职教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来自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专门委员会全体委员、交通运输大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精品在线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建设团队以及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陆上专业)任课教师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本次集体备课活动。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斌,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专门委员会主任王东平,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胡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刘莉娜等领导、专家线下出席。会议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桦主持。

活动伊始,陈斌院长致辞。他代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学院发展的各位领导、兄弟院校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陈院长指出职业教育要育“大国工匠”,更要育“时代新人”;课程思政要有思想高度,也要有情感温度;课程思政“贵在以大道启匠心、妙在于无声润心灵、成在汇群智共同行”。希望每一个学生,不仅学会铺路架桥,更懂得修身立德;不仅能在岗位上精技强能,更能在社会上立得住、走得远。

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专门委员会主任王东平强调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课程思政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春风化雨”的功效。课程思政就是“教书育人”。他对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交通类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二是努力找准交通类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着力重点;三是积极推进交通类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守正创新。

随后,胡杨副教授做《“数智”赋能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报告。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指出,在后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我们“积极拥抱·借势而为”“正确看待·合理使用”“深度思考·乘势而上”,旨在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刘莉娜副院长宣贯了2025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详细解读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背景、基本原则和主要变化,重点围绕交通运输大类陆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及核心课程设置进行阐述。王晓燕副教授分享了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的建设经验。系统介绍了课程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分享了如何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破解教学难题,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范式。

在说课与教学展示环节,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陈海英、罗婧的《道路勘测设计》团队展示了“11344”思政行动计划;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岩、亓辉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团队提出了“心-脑-行-魂”四入的课程思政培养层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阳江的《轨道路基》团队阐述了“双线四融三段七环”项目化教学模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沙国荣、武亚红的《城市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团队将“个维度”贯穿在安全责任、创新奉献这条思政主线中;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周学翔的《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团队提炼了“爱心、睿心、匠心、良心”的“四心”思政元素。

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专门委员会主任王东平、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学勇、成都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陈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徐文和孙熠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悉心指导。活动期间,线下教师研讨热烈,线上直播积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教务处(供稿)

2025年10月20日